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长安门》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

    [来源]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7-12-20 15:33:54 
 

当地时间12月11日,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主办,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协办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长安门》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此次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维也纳大学合唱团联袂演出,奥地利男高音丹尼尔·斯托克(Daniel Schostok)、中国传统南音艺术家蔡雅艺、古筝演奏家吉炜参与演出。奥地利政府官员、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代表以及维也纳大学校相关人员等到场聆听。


演出现场

《长安门》由著名印度作曲家维杰·乌帕德亚雅(Vijay Upadhyaya)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创作而成,是一次贯穿中国多个朝代历史与文化的音乐之旅。维杰·乌帕德亚雅将西方交响乐技巧、合唱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学及哲学思想融合在这部作品中。在中国几千年的声乐传统中,音乐旋律是跟随语言的声调而创作的,这种独特传统近几十年来被忽视且从未在交响乐曲中使用过。《长安门》正是努力恢复此独特传统,试图赋予语言最重要的意义。乌帕德亚雅严格遵循语言模式,首次将中国传统吟唱、语言与音乐和声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音乐对位风格。


指挥家


古筝演奏


合唱团


交响乐团

《长安门》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了中国哲学家孔子《论语》中的原文,表述孔子所推崇的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奥地利男高音丹尼尔·斯托克将朗朗读书声用歌声表达出来,与激进的交响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乐章根据《诗经》创作,此乐章遵循原有的诗歌节奏,采用韵律器乐配上声乐和声,表现古代人民自由的情怀。第三乐章采用了源自福建的南音歌曲《出汉关》。南音是中国传统的演唱风格,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意大利,并成为西方声乐发展中“颤音”的来源。中国传统南音艺术家蔡雅艺在此乐章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唱。第四乐章的概念来自中国哲学大师老子的《道德经》,整个乐章一直围绕着“道”这个主题,展现了作曲家和谐包容的观念。终曲部分回归《论语》,用音乐描述当今人类社会的动荡与冲突,并渴望得到安宁与和平。


演出谢幕


合影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交响乐气势恢弘,南音演唱娓娓道来,中西方音乐的碰撞与交融给现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供稿:陈思宁;供图:中国国家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