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岛的教与学

    [来源]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8-01-19 17:04:56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离开家乡,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环境让我在刚来到爱尔兰的时候感到些许不安。好在爱尔兰是个特别友好的国度,当地人知道我们是外国人,语言容忍度比较高,即便有语法错误,但都可以理解彼此的意思,交流基本没有问题。

说起爱尔兰的友好,感触最深的就是汽车始终会让行人,而且汽车很少鸣笛,相比热闹的上海,这里的街道简直太安静了。每当会车的时候,司机也会彼此招手示意,特别有爱。下雨天道路两边有积水,汽车驶过时,司机都会减速以免溅起的水花淋湿路人。陌生人见到你也会十分热情地打招呼。在这种友好的环境下,我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生活。


本文作者徐瑞云

爱尔兰的教育方式和中国大有不同,以中学生为例,他们的汉语是选修课,基本是每周一次,课程时间从几周到一年不等,整体是以兴趣教学为主。学生非常活跃积极,会提出各种问题,有时候活跃得超出想象,甚至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如何让爱尔兰学生在“闹”和“静”之间找到平衡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我主要采取的是积极互动、学生自主、穿插游戏、结合故事的教学方式,让他们从内心对汉语萌生兴趣。我认为“聆听”是开展汉语教学的第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爱尔兰之前,我们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也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受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并不了解爱尔兰本土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情况。因此,聆听学生、聆听联系人、聆听校长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作为志愿者教师,要向各个学校校长、联系人了解每个学校的教育背景、教育风格、教学模式、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我的要求。爱尔兰学校情况比较复杂,有女校、男校、混校,有社区学校、教会学校、寄宿学校等等。每个学校的风格也不太一样,有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科研究,有的学校对汉语课非常重视,有的学校只是把汉语课作为兴趣课。

在了解了大背景之后,还要聆听学生的诉求。第一节课,我在询问了学生对中国了解多少之后,把他们说的所有相关话题都记录了下来,作为后续教学的切入点。在逐渐深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地对我提出要求。比如学唱中文歌、看中国电影、学习做中国菜,甚至会问我很多关于中国教育、生活环境、国家政策、宗教、中国历史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将他们的要求同我的教学点相契合,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教授汉语。纯粹的语言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只有把语言教学和文化因素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兴趣,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汉语。


徐瑞云与她的学生们

与此同时,通过了解爱尔兰的教育方式,我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爱尔兰的高一主要就是体验各种课程,除了必修课之外,他们还有多门选修课程,诸如音乐乐器课、绘画课、外语课和木工课等,课外还需参加体育活动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并撰写相关报告。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经历,对于他们的成长及人生方向的选择有极大的意义。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广阔平台,在科克市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后,我深深感受到孔子学院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坎坷。从一开始的空白,到如今孔子学院服务于整个爱尔兰中南部的汉语教学;从一开始的单一,到如今教学、教材、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发展;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如今的众所周知。十年来,所有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四个多月来,我们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不仅开展了中秋节、书法、中文角、太极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成立了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微信公众号和Facebook账号,通过新媒体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介绍给爱尔兰的朋友们。

经过这一百多天的生活和教学,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之重。对于爱尔兰人来说,我们就是他们接触中国的窗口;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就是他们认识中国的桥梁。孔子学院新的十年已经开始,我非常荣幸能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我想为孔子学院的发展、中国文化的推广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供稿:汉语教师志愿者 徐瑞云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