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探寻未知

    [来源]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8-01-22 16:17:06 
 

跨越时差、远渡重洋,来到爱尔兰这块绿色土地竟也已三月有余,这应该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跨出舒适区去挑战全新的未知。我想,如果需要一个词来总结来这以后的生活,大概没有一个词比“变化”更合适了。


右一为作者

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时候体会不到对语言的依赖,而全然陌生的环境下又需要很多开口询问的时候,总在担心自己会听不懂、表达不准确或对方不理解。好在爱尔兰人足够友好和耐心,总能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说来惭愧,出国前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不为饮食担忧,来到这里最初的日子尤为艰难,薯条、汉堡、披萨终究不能成为我的日常,我开始尝试自己洗手做羹汤,为每日的饭菜操心,却也在厨房的叮叮当当里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内心的长大好像就在瞬间,原来生活的琐碎和幸福都体现在这日日夜夜的一餐一饭中。

我在三个教会中学学校任教,学员包括成人和TY(Transition Year,即在爱尔兰介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之间的一年制中学课程)学生。学校都离科克地区有些远,两个是在爱尔兰著名的旅游小镇基拉尼(Killarney),需要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并在周一晚留宿当地,另一个在肯梅尔(Kenmare),单程便需要四个小时。因此相对于教学本身,前往教学点的路途也较为辛苦。汉语目前并不是他们的必修课程,TY学生同时还在学习其他多种语言,汉语只是其中之一,即使选修汉语的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也甚少。这里的学校大多有男校、女校的区分,性别特点更为显著。


作者任教学校之一

最初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压力较大,忧心独自前往外地会遇到旅途的问题,担心课堂准备不能迎合学生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觉得首先需要改变自我定位,我不仅仅是他们的朋友,更是一位正在步入职场的成人,对待学生尤其是课堂管理方面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其次是要因材施教,这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相比于国内同龄孩子或是留学生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学习动机不强,十分调皮好动,除了课堂管理本身,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多时候需要绞尽脑汁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并借由中西方文化、语言的对比引起他们的共鸣。


汉语角

此外,相同的课堂环节有时在不同的学校和班级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关注学生的性别特点和性格特征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我正在不断探索、学习教学方面的新技能,以应对种种教学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可是,生活的奇妙便在于总有一些“不变”,在温情脉脉的人之间,在暖意融融的心田,助我们坚定地走下去,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孔院的志愿者都是从上海大学走出来的,熟悉的人最能给人亲切感,尤其在身处异国他乡时。我们彼此的帮助和温情冲淡了感伤的情绪,渐渐生出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谊。在每一次独自出行上课的路上,总有伙伴们关心的问候,每一次起风归来的夜晚,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满心的感动下,不管是愉悦的瞬间还是难熬的时刻,都有一支队伍在身旁,从未改变。

初心从未改变。应该算是幸运的,恰逢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庄严与隆重的十周年庆典,庆典向我们展示了科克孔院的十年历程,汉语在爱尔兰在科克发展的每一步步履维艰,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孔院人的热情与心血。感动于所有回望的瞬间,除了仪式感,我想,所有的回顾和歇整,都是为了整装重新出发。我们是孔院的新鲜血液,愿延续孔院建设的初心,为孔院的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晚宴

时代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每一种经历都值得珍惜与珍藏,三个月来的感知虽粗浅,却也真实记录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心态。孔院的成长也是我们自我的成长,愿我们因共同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被时代铭记,为自我添彩。还有更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寻,让我们在有限的时光里,创造无限的可能吧!

供稿:汉语教师志愿者 陈沭颖